English

关于月饼的三个“悬念”

1998-09-26 来源:光明日报 常垣 我有话说
’98中秋

关于月饼的三个“悬念”

常垣

中秋将至,月饼照例成为话题。根据往年的经验,’98中秋的月饼有几个“悬念”正待解开。见微知著,无论这几个“悬念”的结果如何,都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社会生活中耐人寻味的点点滴滴。

月饼盒子还能不能卖出好价钱

根据往年的估算,一些高档盒装月饼的包装成本约占总成本的10%到20%。这就是说,如果你花200块钱买一盒月饼,其中可能有40块钱花在了买盒子上。而这些高档月饼的销售要明显好于中低档月饼,原因是,许多人买的就是这个漂亮盒子,为的是送人时体面。高档的好卖固然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关,公款消费、借中秋之机送礼却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对寻常百姓来说,中秋吃月饼只是为了应景,当天买几块没有包装的“裸体月饼”足矣。高档月饼已和高档烟酒一样,“买的不吃,吃的不买”。

除此之外,月饼盒子里装的东西也越来越离谱。随便找一张去年中秋节期间的报纸,就能看到类似这样的月饼广告:锦盒包装,华丽精美,内附赠镀金切饼刀一把,价格280元。让人不知道是卖月饼赠刀还是卖刀赠月饼。今年如何?本来是作为“悬念”提出的,不料这两天报上的广告提前给出了结果,仅举一例:180元礼品盒,干白一瓶,干红一瓶,迷你月饼一盒。

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示,今年中秋北京地区个人购买月饼量将有较大幅度下降,而集团购买量虽然将有所降低,但下降幅度低于个人购买的降幅。让人担心又有不少公款要花到月饼盒子上了。

“吉尼斯”会不会有月饼新纪录

在1997年的月饼促销战中,杭州发生了一场颇为激烈的“月饼王之争”,当时传媒多有报道:先是华东一家月饼厂把一只重量为178公斤的大月饼运来展览,据说这是国内最大的月饼。谁知不到一个星期,浙江一家食品厂便推出了一只重达208公斤的“中华月饼王”,厂家宣称已向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申报“世界吉尼斯之最”。然而,这一纪录很快又被打破,在中秋节前3天,杭州另一家月饼厂赶制出一只重达824公斤的“超级王中王”。据称,为了生产这只“王中王”,厂里的老师傅“苦战三天三夜”,耗资10万元。

消息见报后,一位小学生给当地报社写信说:“干嘛要花10万元做一只饼,难道叔叔阿姨们不知道贫困地区还有许多人吃不上月饼?”

食品专家认为,制作“月饼王”要靠手工操作,工序复杂,焙烤时间也长,卫生质量难于保证。一味求大并无多少实际意义,如果能做些适宜于一家几口人分享的“家庭号”月饼,倒是很好。

今年是不是有新纪录出现,目前还未见报道。但愿不要比去年做得更大,也希望能看到专家说的“家庭号”月饼。

月饼还会不会做饲料

去年,中秋刚过,南京的猪就吃上了月饼。有关报道说,节后,南京的一些月饼生产厂家和月饼经销商为处理零售商们源源不断退回的月饼焦头烂额:除了在保质期内的部分豆沙类素馅月饼可以去皮加工做点心外,其余大部分三五毛钱一斤卖给猪场、渔场当饲料。

在我国还有几千万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背景下,月饼多到要拿去喂猪,总让人心里觉得不舒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说到底,是生产月饼有高利润可图。于是月饼成了中秋时节怒放的昙花,节前如“秋老虎”般热潮汹涌,节后则比天气凉得还快。如此一来,难免喂猪。

据报道,近几年月饼的销售量以每年10%的速度逐年减少,但愿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能断了猪吃月饼的口福。而月饼为何不能像汤圆、粽子那样由节日食品变成日常食品走上老百姓的餐桌,也是值得专家们研究的课题。

一些报刊上曾介绍过将月饼加工成家庭小吃的做法,为减少浪费,让您把今年家中可能堆积的月饼尽量津津有味地吃完,谨推荐如下:

拌月饼:将火腿、酱肉馅的月饼,仔细切为细丁,拌以榨菜丝、香油葱花、味精,便成了佐餐小菜。

炒月饼:将火腿、酱肉、鸭肉类硬馅月饼切成小长条,加葱花、姜丝、味精在油锅中略炒即成。炒月饼既可当“主食”,又可做菜肴。

炸月饼:将豆沙泥、枣泥、百果等软馅月饼,在滚油锅中炸至焦黄捞出即可。这样加工的月饼,外壳酥脆焦香,内馅软泥缠绵,十分可口。

……

中秋节是团圆节,月饼在民间被称作“团圆饼”、“丰收饼”,包含着祝福吉祥的意思。如果以后年年都有这些“悬念”,只怕是要变成“烦恼饼”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